发布日期:2025-04-18 浏览次数:
明媚春光,风过云动,千姿百态的风筝在天空悠悠然地荡着,放飞人们高远的志向与无边的情思。
风筝又名纸鸢,在我国已有2400多年历史。最早的风筝并非用于休闲娱乐,而是军事侦察,可以测距、传递信息。宋朝以来,放风筝逐渐发展为一项春日习俗,至明清时期,已成为流行的春日户外运动。
“纸花如雪满天飞,娇女秋千打四围。五色罗裙风摆动,好将蝴蝶斗春归。”郑板桥的这首《怀潍县》将放风筝的场景描写得热闹、壮观。古时,人们剪断风筝线寓意去晦气,今天,放风筝有了更多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。
在“世界风筝都”山东潍坊,走进当地的世界风筝博物馆,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和元宇宙数字技术,实现多重感官体验。
“佩戴设备后,随着步伐移动,我看到龙头蜈蚣风筝在眼前缓缓展开,可以近距离观察风筝的每一个细节,甚至亲手‘触摸’那些精美的图案和线条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可以通过手势操作拿起商贩售卖的风筝和年画工艺品,放在手中细细欣赏。”山西游客辛柯在这次互动体验中感受到了风筝制作技艺的精湛。
作为潍坊市中小学研学基地,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围绕扎、糊、绘、放的风筝制作“四艺”,结合民俗节庆和节假日推出多种研学课程和体验项目。据博物馆公教部负责人王培培介绍,面向低龄儿童,博物馆的创意涂鸦风筝课程选择安全便捷的“预制”蝴蝶风筝,让孩子们在空白的风筝面上挥洒灵感;面向青少年的体验课则严格遵循风筝的传统制作步骤,引导学员全流程参与风筝制作。博物馆聘请多位潍坊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担任导师,手把手教孩子捆扎菱形风筝,让课本上放风筝的场景转化为寓教于乐的传承实践。
“近两年,到馆游客大幅增长,我们引入了专门的文创团队,开发更有体验性和沉浸感的产品。”王培培说。2024年,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99.3万人次,同比增长258%。今年清明假期的接待人次较往年增幅超过65%。
在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,游客不仅能观赏老艺人现场做风筝,还可参与3D打印风筝骨、ng28官网风筝彩绘等沉浸式体验。不少传承人自发制作了“山东地图”主题风筝,由16只小型风筝串联形成迎客图,表达山东的好客之意。
“传统风筝制作周期长达20天,现在通过参与非遗特色体验,两小时就能带走专属于自己的风筝作品和文创好物。”山西游客张悦告诉记者,她最近还购买了《风筝制作AR教程》以及微型风筝制作材料包,计划回家后送给好友。
潍坊风筝是民间的瑰宝,也是会飞的信使,带着潍坊的故事飞向世界,又将世界的目光带回中国,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。
2024年4月,土耳其风筝队队长、伊斯坦布尔风筝协会主席·纳西·阿科兹来到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,亲手制作了10只风筝,并将其与他从土耳其带来的两只风筝带到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赛场。
风筝会结束后,·纳西·阿科兹将现场制作的这批风筝捐赠给了博物馆。“阿科兹先生在参观博物馆时,认出了自己多年前创作的风筝作品,当他看到那只风筝还在馆内展出时非常高兴。我们也希望通过风筝展示潍坊民俗中好客、感恩的传统。”王培培说。
再过几天,潍坊将举行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。ng28官网届时,风筝赛事、文旅活动、风筝表演一并展开,观众和游客将在共同参与中创造更多风筝新玩法。(本报首席记者 王 彬)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